中国在全球汽车零件的营业额贡献由2011年的24.2%大幅上升至2015年的34.8%,主要由于中国作为全球新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及期内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迅速发展。2015年,就汽车零件营业额而言,中国名列首位,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及德国)紧随其后。预测于2017年中国占全球汽车零件的营业额贡献将达38.8%。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领先汽车零件出口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本地制造商不断提高制造及创新能力,促使越来越多的重要零件在本地生产。此外,成本及采购优势亦吸引零件制造商从发达国家迁至中国开展业务。
因此,汽车零件出口额由2011年的522亿美元稳步增加至2015年的62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同时,同期的进口额按复合年增长率1.1%保持稳定增长,而进口汽车零件主要包括发动机系统及自动变速器等高度技术密集型部件。
汽车零件行业价值链包括上游(供应原料)、中游(汽车零件制造)及下游(汽车整车制造商及售后市场)分部。中游分部因有两级制造商参与而相对较长。第一级制造商(第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提供发动机部件、转向与悬架系统、空调系统、电子组件等零件。第二级制造商(第二级供应商)向第一级供应商供应,提供锻造部件、冲压件、压铸、塑胶部件及机加工件等设备及专业化产品。公司可能为某公司的第一级供应商,同时为另一公司的第二级供应商。
汽车零件有两个主要采购模式,一个为整车制造商主导的采购及另外一个为第一级供应商主导的采购,采纳每个模式主要基于零件的重要程度。
就汽车内部件一般采购程序而言,主要参与者包括模具设计师╱供应商、注塑公司及一般电镀供应商。整车制造商及╱或第一级供应商一般按顺序接洽供应商,先接洽负责工装程序的模具设计师及供应商,随后接洽负责注塑的注塑公司,最后接洽负责镀层、喷涂、泪光雕刻及组装的一般电镀供应商。